乳腺微腺性腺病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但目前认为这一病变可以通过不典型微腺性腺病演变为微腺性腺病相关的癌。其组织学特征一般表现为无肌上皮的小而一致圆形腺管在纤维胶原性间质或脂肪组织中弥漫无序的生长,因此临床诊断中需与一系列相关病变鉴别。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Foschini等曾在《Human Pathology》就乳腺微腺性腺病发表了专门综述,并对相关鉴别诊断进行了总结。我们就该文中重点内容编译介绍如下。 表1.乳腺中部分小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要点 备注:该表中的腺肌上皮瘤型腺病是指腺肌上皮瘤中的微腺性成分。 图1. 乳腺微腺性腺病及具有微腺性结构病变模式图。 1. MA:微腺性腺病,单层上皮构成的小腺体,无非典型。腺体周围可见基底膜,无肌上皮。胞质透明,管腔面钝平;腺体大小一致。 2. IDC:浸润性导管癌,偶有微腺性结构;其腺体大小不一,无基底膜;上皮具有非典型性,可见核分裂,细胞核可见显著核仁。 3. ACCa:腺泡细胞癌,腺体大小不一,上皮一至数层,腺腔直径不一;细胞具有非典型,胞质粗糙颗粒状。无明显基底膜,肿瘤性腺体周围可有纤细血管网。 4. TC:小管癌,单层立方状细胞构成的成角腺体,细胞腺腔面有凸起。腺体周围无肌上皮细胞或基底膜。 5. AME:腺肌上皮性腺病,两层上皮构成口径较小的管状结构,内层为大汗腺型细胞,外层为肌上皮细胞;基底膜显著。 6. ADCC:腺样囊性癌,部分腺样囊性癌周边可见微腺性成分,其细胞构成与典型的腺样囊性癌一样;肌上皮、基底细胞均可见。 图2. A:微腺性腺病为小而均一的腺体无序增生,并累及乳腺实质及脂肪组织,但不破坏固有的正常腺体;B:高倍镜下腺体圆形,形态规则,由单层立方状上皮构成,细胞无非典型性;腺体无微绒毛,腺腔内可见分泌物;C:微腺性腺病,位于纤维组织内的圆形小腺体,胞质透亮,细腻颗粒状,细胞核圆形至多边形,腺体周围可见基底膜。 图3. 微腺性腺病免疫组化,图A示S-100阳性,图B示微腺性腺病的腺体EMA阴性,图C示IV型胶原染色,表明基底膜完整;图D为肌上皮标志SMA阴性。 图4. 鼻腔浆液性错构瘤/鼻部微腺性腺病与乳腺的微腺性腺病极为相似,低倍镜下病变为小腺体构成,在黏膜内无规则生长,但不破坏正常腺体;高倍镜下小腺体为单层上皮构成,无非典型性;图C为免疫组化S100强阳性;图D为层黏连蛋白染色,可见显著基底膜;图E为免疫组化p63染色阴性,证实无肌上皮细胞。 图5. 腺肌上皮性腺病中的管状成分,这类腺体为两层细胞;图B示腺体周围的基底膜;内层上皮胞质嗜酸性,可见分泌,但无微绒毛;图C为免疫组化p63,证实有肌上皮。 图6. 伴微腺性结构的腺泡细胞癌,图A、B示腺体大小及形态不一;图C、D示胞质透亮、或嗜酸性、或泡沫状,腺体的细胞一层至多层不等,未见基底膜。细胞核不规则,部分细胞可见颗粒状胞质。 图7. 腺泡细胞癌,图A示肿瘤细胞溶菌酶强阳性,图B示大部分肿瘤细胞为EMA阳性。 参考文献 Foschini MP.Microglandular adenosis of the breast: a deceptive and still misterious benign lesion[J].Human pathology,2018. DOI:10.1016/j.humpath.2018.06.025 |